李白五律《塞下曲六首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组诗《李白集》为六首,其中有五首为律体,唯有“其四”为古体。这首古体诗在敦煌残卷中单列,题为《独不见》,且与李白另首《独不见(白马谁家子)》词句相近。为阅读方便,将“其四”以《独不见(白马黄金塞)》为题另行读记。
此组诗作于天宝二年(743),时李白为翰林供奉。塞下曲:《乐府诗集》卷92列于《新乐府辞》。王昌龄、耿湋、司空曙等有同题之作。
塞下曲六首(李白)
其一
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。笛中闻折柳,春色未曾看。
晓战随金鼓,宵眠抱玉鞍。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
【注释】天山:山名。【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40伊州伊吾县:“天山,一名白山,一名折罗漫山,在州北一百二十里。春夏有雪。出好木及金铁。匈奴谓之天山,过之皆下马拜。”】
折柳:乐府横吹曲名。南梁后多为伤春怀别思念远人之辞,曲调忧伤悲凉。【《乐府诗集》卷22:“《唐书-乐志》曰:'梁乐府有胡吹歌云:上马不捉鞭,反拗杨柳枝。下马吹横笛,愁杀行客儿。此歌辞元出北国,即鼓角横吹曲《折杨柳枝》是也。’《宋书-五行志》曰:'晋太康末,京洛为折杨柳之歌,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。”《三辅黄图》卷6桥:“霸桥在长安东,跨水作桥,汉人送客至此桥,折柳赠别。”】
金鼓:金钲与鼓。击鼓以示进军,鸣金钲则示收兵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二年:“三军以利用也,金鼓以声气也。”《上林赋》(汉-司马相如):“族居递奏,金鼓迭起。”
斩楼兰:楼兰地处汉与匈奴之间,常在汉与匈奴间反复。汉昭帝时,傅介子刺杀复归匈奴的楼兰王,使汉再次掌控西域。详见《汉书-傅介子列传》。《从军行》(唐-王昌龄):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前二联写塞下环境。五月天山仍积雪,没有花草只有寒。只能在笛声中听到吹奏的《折杨柳》,至于杨柳青青的春天从来未曾见。【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(岑参):“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”】三联写塞下战士生活。白天战斗听从金鼓号令,晚上睡觉抱着马鞍(玉鞍为马鞍美称)。末联写战士心愿。但愿手持腰下宝剑,直接砍下敌国统帅脑袋。(渴望建功立业。不甘心只在宫中歌功颂德。)
其二
天兵下北荒,胡马欲南饮。横戈从百战,直为衔恩甚。
握雪海上餐,拂沙陇头寝。何当破月氏,然后方高枕。
【注释】天兵:朝廷军队。《长杨赋》(汉-扬雄):“天兵四临。”《唐享昊天乐》(唐-武则天):“庙略静边荒,天兵曜神武。”
衔恩:受恩。《赋得荆轲》(陈-周弘直):“荆卿欲报燕,衔恩弃百年。”
握雪:指苏武“卧雪吞毡”。【《汉书-苏建列传》卷54:“单于欲降之,乃幽武置大窖中,绝不饮食。天雨雪,乃卧啮雪,与旃毛并咽之,数日不死。匈奴以为神,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。……武至海上,廪食不至,掘野鼠,去草实而食之。”】海:瀚海,大沙漠。
陇:通“垄”。陇头即垄头。指田埂。《史记-项羽本纪》:“羽有尺寸,乘势起陇亩之中,三年,遂将五诸侯灭秦。”
月氏:西域国名。【《汉书-西域传上》:“大月氏,本行国也,随畜移徙,与匈奴同俗。控弦十余万,故强轻匈奴。本居敦煌、祁连间。至昌顿单于攻破月氏,而老上单于杀月氏,以其头为饮器,月氏乃远去,过大宛,西击大夏而臣之。都妫水北为王庭。其余小众不能去者,保南山羌,号小月氏。”】
高枕:《汉书-匈奴传》:“北狄不服,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前二联写战士出征原因。天朝大军开向北方荒塞,因为胡人兵马准备南侵。战士们横戈走马身经百战,只是为报效朝廷厚恩。三联写征战之苦。他们在瀚海像苏武“卧雪吞毡”,他们田野上拂沙而眠。末联写战士心愿。何时才能消灭入侵胡马,然后才可以高枕安寝。(斩楼兰,破月氏。李白多想建功立业!)
其三
骏马似风飙,鸣鞭出渭桥。弯弓辞汉月,插羽破天骄。
阵解星芒尽,营空海雾消。功成画麟阁,独有霍嫖姚。
【注释】风飙:暴风。《杂诗》(汉-王粲):“风飙扬尘起,白日忽已冥。”《宿东园》(梁-沈约):“树顶鸣风飙,草根积霜露。”
鸣鞭: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。渭桥:在长安西北渭水上。
插羽:插上羽箭。天骄:天之骄子。《汉书-匈奴传》:“单于遣使遗汉书云: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《出塞》(唐-王维):“居延城外猎天骄,白草连山野火烧。”
星芒:此指胡星的光芒。《出自蓟北门行》(李白):“虏阵横北荒,胡星耀精芒。”《至德三年春正月……》(唐-刘长卿):“天上胡星孛,人间反气横。”《鸿胪寺……》(唐-温庭筠):“一旦紫微东,胡星森耀芒。凭陵逐鲸鲵,唐突驱犬羊。”
海雾:沙漠上的雾气,借指战争的气氛。
麟阁:麒麟阁。汉初萧何所造楼阁。后宣帝图画功臣霍光、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。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。《投赠哥舒开府翰》:“今代麒麟阁,何人第一功?”
霍嫖姚:西汉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,曾受封嫖姚校尉。详见《史记-卫将军骠骑列传》。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前二联写出征。骏马奔驰如疾风狂飙,鸣鞭纵马飞出渭桥。背着弓箭辞别汉地明月,插上羽箭要打败胡马天骄。三联写胜利。战争结束,天上胡星暗淡。军营空空,边塞氛雾全消。末联借将士之口感慨。功成之后能图画麒麟阁的,只有全军主帅“霍嫖姚”。(李白要建功立业,不计较是否画麒麟。)
其五
塞虏乘秋下,天兵出汉家。将军分虎竹,战士卧龙沙。
边月随弓影,胡霜拂剑花。玉关殊未入,少妇莫长嗟。
【注释】塞虏:塞外之敌。《赋得长笛吐清气》(陈-贺彻):“方知出塞虏,不惮武溪深。”
虎竹:铜虎符与竹使符。虎符用以发兵;竹使符用以征调等。【《汉书-文帝纪》:“初与郡守为铜虎符、竹使符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铜虎符第一至第五,国家当发兵,遣使者至郡合符,答合乃听受之。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,长五寸,镌刻篆书,第一至第五。”《后汉书-杜诗传》:“旧制发兵,皆用虎符,其余征调,竹使而已。”】
龙沙:指白龙堆沙漠。【《后汉书-班超传》卷47:“坦步葱雪,咫尺龙沙。“李贤注:“葱领、雪山,白龙堆沙漠也。八寸曰咫。坦步言不以为艰,咫尺言不以为远也。”白龙堆:《汉书-西域传》:“楼兰国最在东陲,近汉,当白龙堆,乏水草。”《汉书-匈奴传下》:“岂为康居、乌孙能踰白龙堆而寇西边哉,乃以制匈奴也。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龙堆形如土龙身,无头有尾,高大者二三丈,埤者丈余,皆东北向,相似也。在西域中。”《汉书-地理志》:“敦煌郡,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。正西关外有白龙堆沙,有蒲昌海。”】《塞寒行》(唐-温庭筠):“一点黄尘起雁喧,白龙堆下千蹄马。”
剑花:剑的光芒。《从军行》(隋-明余庆):“剑花寒不落,弓月晓逾明。”《从军行》(唐-顾况):“长弓挽满月,剑华霜雪明。”
玉关:玉门关。唐玉门关在今瓜州县东双塔堡附近。【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1:“至瓜州……法师因访西路,或有报云:从此北行五十余里。有瓠芦河,下广上狭,洄波甚急,深不可渡,上置玉门关。”瓠芦河即今疏勒河。唐时玉门关附近有玉门军。】《后汉书-班超列传》: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愿生入玉门关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首联写出征原因。胡虏乘着秋高马肥兴兵南下,朝廷大军为保卫边疆紧急出发。次联写进军神速。将军刚刚接到发兵调兵的竹符虎符,战士们很快到了白龙堆卧宿龙沙。三联写边地景物。长弓的影子随着边月缓慢移动,剑光闪闪好像在拂拭胡地霜花。末联写征战未归。大军尚未凯旋进入玉门,闺中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吧。(男子汉要建功立业,家中少妇莫急。)
其六
烽火动沙漠,连照甘泉云。汉皇按剑起,还召李将军。
兵气天上合,鼓声陇底闻。横行负勇气,一战静妖氛。
【注释】甘泉:甘泉宫。秦代离宫。汉武帝时曾有扩建。《东京赋》(汉-张衡):“乃构阿房,起甘泉,结云阁,冠南山。”《汉书-武帝纪》元封二年:“起甘泉宫通天台。”《史记-匈奴列传》;“胡骑入代、句注边,烽火通于甘泉。”(句注,山名。)
李将军:指汉将李广。【《史记-李将军列传》:“李将军广者,陇西成纪人也。……孝文帝十四年,匈奴大入萧关,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,用善骑射,杀首虏多,为汉中郎。”“后二岁,大将军、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,广数自请行。”】
陇底:垄底。指田野。
负:凭借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八年:“恃其险,负其众庶。”《严郑公阶下新松》(杜甫):“弱质岂自负,移根方尔瞻。”
妖氛:指敌人。《得家书》(杜甫):“北阙妖氛满,西郊白露初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首联写敌情紧急。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,烽烟接连到长安天云。次联写皇上点将。皇上勃然大怒,按剑而起,下诏起用名将李将军。三联写战争场面。杀气直冲云霄,鼓声田埂可闻。末联写战争胜利。横行战场凭靠的是勇气胆魄,一战而扫清入侵的敌人。(“一战静妖氛”,就是建功立业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最新,配资炒股公司平台,专业的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